资讯正文

研发作产业技术作商品江苏积极引导创新资源配置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21-06-24 08:38:36  阅读:99052 来源:科技日报

深化科体改革 激发创新动能 ◎本报记者 金 凤 最近,苏州纳飞卫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苏州纳飞)董事长蔡建总会不时仰望...

深化科体改革 激发创新动能

◎本报记者 金 凤

最近,苏州纳飞卫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苏州纳飞)董事长蔡建总会不时仰望星空,他们研制的国际首台套2毫牛推进系统,将为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卫星提高变轨能力。根据计划,卫星将于近期择机发射。

如今,苏州纳飞已完成第二轮市场化股权融资。但3年前落地江苏省苏州常熟虞山高新区前,资金还是困扰团队的一个难题。

彼时,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(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)评估了项目的先进性和团队能力后,快速决策,随后以项目方式为团队提供了500万元资金支持,并约定如果项目成功就转股,如果项目没有达标就结题,宽容失败。这让蔡建看到了理想照进现实的希望。“产研院既有扶持科研团队的超前布局的意识,又有风投的灵活和反应速度,这让我们一拍即合。”

“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‘试验田’,近年来,江苏产研院尝试将‘研发作为产业、技术作为商品’,坚持市场导向、开放导向和激励导向,陆续实施合同科研、项目经理、团队控股、拨投结合等改革举措,通过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组织前瞻技术研发,为江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,助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江苏产研院院长刘庆说。

根据市场“投票”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

对于面向市场的研究所、企业,如何借助市场来配置创新资源,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方式,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,江苏产研院的答案之一是:合同科研。

“‘合同科研’不是按照传统的人员编制和项目方式拨付经费,而是根据研究所在市场上发挥的作用、创造的价值百科,是否被市场接受,给予财政支持。”刘庆说,这种“市场投票”的指标来自研究所的技术转让、技术投资、技术服务所产生的收益,江苏产研院会据此评价研究所绩效,制定财政资金支持额度,引导专业研究所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。

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江苏产研院比较医学研究所(以下简称比较医学研究所)研制的新冠动物模型销售额超过了1000多万元。

不同的新冠药物,需要在小鼠体内测试药效与安全性,让这些模式动物需求旺盛。

比较医学研究所主要以基因编辑、干细胞技术开展动物疾病模型创制,有基因编辑、人源化模型和无菌动物三大技术平台,目前小鼠品系总量突破15000个。2020年受疫情影响,研究所横向收入仍然实现了正增长,超过2亿元,净利润同比增长了近80%。

比较医学研究所是江苏产研院“合同科研”的实践典型。“这督促我们紧跟市场需求,研发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好产品,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。如果推出的产品市场不接受,就会被淘汰。”比较医学研究所董事会秘书曾令武说。

江苏产研院“合同科研”的改革举措实施以来,不断激励各研究所面向市场开拓创新,各研究所实际到账金额从2017年的5.5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5.2亿元。

一边解决市场失灵,一边保障团队主导权

如果说“合同科研”发挥了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,“拨投结合”则为那些前瞻性、颠覆性、短期见不到收益的技术创新项目,凝聚创新合力,助推项目走向市场。

刘庆介绍,针对有前瞻性、引领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项目,立项前,江苏产研院实行同行尽调评估与立项支持的模式,请团队提出评审专家高水平小同行名单,了解团队在业界影响力和实力;通过一定培育和尽职调查后,产研院先以科技项目立项给予资金支持,让团队专心开展研发攻关,在项目进展到市场认可的技术里程碑阶段进行市场融资时,将前期的项目资金按市场价格转化为投资,参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和退出。

“‘拨投结合’解决了重大创新项目早期募资的市场机制失灵问题,而对于那些不愿被市场资本控股的团队来说,也保障了团队主导权。”刘庆说,以“拨投结合”的方式,江苏产研院已累计实施了氮化镓外延片、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等近20项产业前瞻性技术创新项目。

创新之道,唯在得人。如何将机构发展与科研人员积极性捆绑,江苏产研院探索用“团队控股”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。

江苏集萃微纳自动化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所(以下简称微纳所)的研究团队,自2018年4月建所以来,共启动28个项目,成功开发出超精密纳米电机、外骨骼机器人、腔镜吻合器等十几款面向医疗、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品。

在这所由江苏产研院、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、核心团队共建的研究所中,核心的科研人员和管理团队控股65%。

“团队是大股东,拥有研发、立项、项目引进自主权,所以大家就有很大积极性,也能吸引国内外人员加盟,团队的决策也更灵活、决策效率高。”微纳所所长汝长海说。

如今,江苏产研院通过搭建“科学到产业的桥梁”“全球创新资源到江苏的桥梁”,正在构建集创新资源、产业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,目前已拥有研发载体59家,研发载体累计转移转化成果5700多项,衍生孵化企业1014家,服务企业累计超过18000家,2020年实现收入总额39.4亿元。

原标题:研发作产业技术作商品江苏积极引导创新资源配置